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工作动态>正文
《中国档案报》刊发《鹿鸣引才碧梧栖凤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兰台铁军”——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综述》
───
2025-05-06 08:43    来源:人事教育科
【字体: 】    打印    
编者按:
        5月5日,《中国档案报》第4284期第一版、第二版刊发包头市档案馆署名文章《鹿鸣引才碧梧栖凤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兰台铁军”——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综述》。




鹿鸣引才碧梧栖凤 打造高素质

专业化“兰台铁军”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综述

任志刚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人才是档案事业永续发展的活水源头,是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智力引擎。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档案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中心工作,坚持激发人才活力,将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提升到事关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整体出发谋篇布局,着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兰台铁军”,环环相扣写好干部队伍建设大文章。


1


理论武装铸魂

筑牢为党管档思想根基

深刻理解和把握档案工作政治属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政治机关建设,深入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之以恒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着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和实际成效。大力实施“党档联建 强基铸魂”工程,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剖析档案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全面提高“三服务”能力、打造担当作为干部队伍、档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激活档案文化属性、做好活化利用“后半篇文章”、科技创新助力事业发展等内容为题,举办“党建+档案”公开课9期,教育引导档案干部牢牢锚定“国之大者”,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服务领域,确保党建工作与干部队伍建设深度融合。

立足档案工作实践,建立“周五政治研习日”机制。依托“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北疆云课堂”“干部网络学院”和“鹿城先锋”讲堂等平台,积极发挥好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学习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从学习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的知识架构,充分融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指引,不懈奋斗、久久为功,实现从“体系建设”到“能力建设”的转型。


2


多维赋能突破

培植人才成长沃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市档案部门秉承“人才是档案事业的第一资源”,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以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档案领域优秀领军人才和解决档案系统队伍建设短板弱项为目标,建立全市档案专业人才库,开展全市“三支人才队伍”选拔工作,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标杆、示范和引领效应,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人才支撑。

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战略”创新实践,档案教育培训实现多维赋能突破。举办全市档案业务骨干能力提升暨信息化建设培训班等,邀请国家级、自治区级专家和高校专家进行授课,进一步明晰现代化背景下全市档案工作发展的路径方法。同时,以馆内业务培训、随堂测验为牵引,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学习业务技能知识,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多次开展全市旗(县)级综合档案馆基础业务培训,围绕接收征集、开放审核、馆藏管理、查阅利用、信息化建设等核心业务,由市档案馆业务骨干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深度融合的经验授课,提升旗(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主动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更新发展观念、提升工作能力、改进工作作风。2023年以来,先后赴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学习交流70余人次,通过考察进一步深入探究如何对标先进学以致用。


3


 搭建比武平台

加大储备干部厚度

考核是知事识人的“试金石”,更是促进事业发展的“竞技场”。市档案部门积极构建纵深式、常态化、全覆盖干部考核体系,以年中、年末环节干部及业务骨干政务业务述职报告为抓手,搭建理论武装、能力提升、争先进位的全方位成长平台。干部围绕亮职责任务、拓工作思路、展精神风貌、比担当作为4个方面内容,亮业绩、晒数据、谈收获、悟体会、找问题、话未来,以点带面深入探寻破解工作难题的“关键招数”,就如何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充分展现了担当作为、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

聚焦中心任务、抓住常规、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青年干部跟踪培养,以“青春筑梦兰台、续写档案华章”为主题,面向35岁以下青年干部开展“青年干部大讲堂”活动,围绕“六个一”主题紧密结合中心工作、科室职能和个人成长经历进行分享交流,发扬主动思考、深钻细研的工作作风。通过“青年讲、青年学”的方式,提升干部提笔能写、开口能说、上台能讲、遇事能谋的综合能力。同时,系统总结干部大讲堂工作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做法,梳理提炼为理论深研、业务攻坚、学术拓展3个部分,编辑形成《干部大讲堂文稿选编》,作为内部资料供全市档案系统学习借鉴。选派8名干部组队开展“国家的孩子”返沪访问活动,获市直机关青年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一等奖,以青年之风采,展时代之新风,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4


 科学选人用人

培树梯次人才队伍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杜绝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选人用人首要衡量标准,把关键时刻敢不敢扛事、能不能干事作为重要标准,通过参与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和完成重点任务,常态化开展干部队伍综合分析研判,摸清队伍现状,多角度识别考察干部。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以组织担当保障干部有为。

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全面优化队伍梯次结构。机构改革以来,市档案馆累计提拔干部66人次,一批高素质、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关键岗位,1名干部获评全国档案系统先进个人,有效激发了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和主动性。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统筹谋划、有序补足队伍后备力量。把选人用人与事业长远发展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公务员招录、遴选、调任等工作,累计招录多名档案学、图书馆学等专业的人才,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干部专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平均年龄39.2岁,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青蓝相继的良好局面。


5


深化人才合作

构筑事业创新高地

创新之道,唯在得才。市档案部门深化与高等院校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市档案馆主要负责人带队赴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考察调研,与中国人民大学就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档案人员在职培训、课题研究、文化宣传、国际交流、定向选调与人才引进等工作建立合作机制,与辽宁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聘任多名专家教授为智库成员,以高等院校学术资源优势赋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加强档案学术研究,积极加入全国档案数据产教融合发展平台,成为自治区唯一加入该平台的单位,为探索推动档案数据领域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路径,更好实现档案数据价值奠定坚实基础。“包头市档案馆馆藏民国盐务档案开发利用研究”等13个项目获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档案科技项目立项。出版《包头档案理论成果集萃》,收录全市档案理论成果38项。受邀参加“中国红色文献档案资源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同各省档案馆和高校代表进行深度研讨交流。“数字转型背景下包头档案文化思想资源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获2024年度包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并已顺利结项,档案工作的影响力和贡献度显著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步,市档案部门将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档案事业发展定位,多点发力、谋实举措,激扬干部“想为”的志气,提升干部“敢为”的勇气,增强干部“善为”的底气,切实将人才队伍建设成效转化为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