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市开展“树立有解思维、提高工作标准、争创一流业绩”专题活动以来,市档案馆聚焦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坚持以“有解思维”破题解难,深入挖掘档案中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探索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档案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围绕中心,主动作为提供高质量档案资政服务 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聚焦全市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打造“世界绿色硅都”和医疗教育文化“三个高地”等重点工作,创新变革资政形式,有效提升档案资政水平,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成系统、有价值的档案资政信息,切实发挥档案资料的记忆支撑和科学参考作用。及时编写报送《档案记录包头稀土产业发展》《档案里的包头医疗卫生事业》《包头市纺织总厂发展历程》等资政信息,多次受到市领导的批示和高度肯定。
立足馆藏,深耕细作深度融入文化高地建设 积极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全面系统梳理馆藏档案资源,有效发挥档案文化保存记忆的基本功能和传承城市文脉的支撑作用,深度参与全市文化高地建设,在建设“石榴花开”主题园和包头文学馆过程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真实客观生动的档案文献再现了包头市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辉煌历史,两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扬。主动融入城市形象品牌定位,以档案赋能老包头走西口文化街区、纺织博物馆等全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让根植在北疆大地、沉睡于库房里的档案资源在新时代活起来,使档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打破壁垒,转型升级打造包头地区档案文化品牌 始终树牢“有解思维”和“优解思维”,提升档案文化服务和档案文化精品供给能力,先后推出《包头市档案馆馆藏盐务档案史料选编》《五当召蒙古文汉文历史档案汇编》《包头市黄河专题档案选编》《包头记忆2023》《包头档案理论成果集萃》《包头市档案馆指南》等档案文化编研精品,有效彰显了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下一步,市档案馆还将推出《铸魂·引航——包头红色珍档》《年轮——包头影像》等档案文化精品,升级改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着力打造档案文化空间,从档案视角展现包头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厚植根基,寻求“有解”深化红色档案资源开发 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红色文献档案资源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同各省级档案馆和高校代表就红色档案资源库建设进行了深度研讨交流,分享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有效探索和前沿趋势,为中国红色文献档案资源库建设的未来发展问诊把脉。任志刚馆长从包头革命历史发展脉络、馆藏红色档案基本情况与开发利用经验、创新红色档案开发路径三个维度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包头市档案馆在强化红色档案文化叙事、深度融入包头文化建设大局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与各参会单位建立了馆际、馆校沟通合作平台,为共享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和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区域协同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