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书写档案事业存史资政育人新篇章
——2023年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2023年,市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做好两件大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全市档案工作“一盘棋”思想,按照“完善常规、着力重点、转型提档、包头特色”工作思路,聚焦主责主业,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大力推进档案工作“四个体系”建设,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包钢建设档案(1954—1964)》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阴山文化研究专题档案资源库建设》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级档案科技项目立项,各项工作勇立全区潮头,领跑第一方阵。
一、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突显“档案工作姓党”政治属性
1. 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深化政治机关建设,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力量,馆领导班子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不折不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切实落实各项党建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等,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馆务会40次,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13次,领导干部讲党课4次,政治理论学习36次,全体干部理论素养显著提升。
2.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融合、一体推进。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4期,认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学习材料,进行研讨交流4次,主要领导带头讲授专题党课。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交流座谈32次,发现问题23个,提出解决措施23项,召开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2次。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党建联系点番茄社区调研指导主题教育情况,开展基层治理体系理论宣讲。建立问题清单11项、民生项目实施清单1项,做到即查即改、立行立改。完善《馆藏档案数字化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等制度,切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
3. 积极打造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强化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召开支委会13次,组织开展 “我想对党说”等各类主题党日活动15次,确定6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认真开展“三多三少三慢”和“慢、粗、虚”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积极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到包联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完成帮扶任务5项。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学习强国”排名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及时分析研判全馆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在档案各项工作中严把意识形态关。积极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深入达茂旗满都拉镇宣传民族政策,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
4.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会,细化年度政治监督台账和政治监督主体责任清单。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紧盯重点监督时间节点组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开展廉洁文化活动月、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规范执纪执法办案流程、领导干部廉政谈话等。组织观看《抉择》等警示教育片,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教育引导全体干部慎独慎微,时刻保持警惕。
(二)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全力提升全市档案治理效能
1. 健全档案工作体制机制。优化完善局馆协同工作机制,开启“五联合”(研究谋划重大事项、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统筹档案管理工作、举办档案普法宣传、业务培训活动)协作模式,制定协同推进重要工作事项沟通协调会等制度,召开工作协调会议6次,联合办理公文43 件,印发文件29件。做细做实单位内控管理,完善提升馆务会质效,建立周例会制度,制定完善《档案安全责任制》等17项管理制度,完成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两个专项审计整改工作,全馆科学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2. 强化重点领域档案服务。主动请缨,参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打造“世界绿色硅都”和医疗教育文化“三个高地”等,主动为中国硅业大会、稀土产业论坛、创建“中国马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业遗产等提供档案服务。对通威、协鑫等企业进行实地指导,对稀土产业进行清单式指导,对教育、医疗、卫生系统和全市“夹心房”改造工程等进行重点业务指导。指导“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工程建设,全市草原极高(中)火险区建设项目档案高标准通过自治区专项验收,得到自治区档案局、林草局高度认可。
3. 加强档案业务监督检查。对全市列入考核范围的83家旗县区和部门单位,以及市属国有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积极推行档案“三合一”制度。印发《关于开展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登记的通知》,在全区率先开展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登记工作,全年登记重大活动12项。对2023年度市本级政府审批类建设项目开展档案登记,参与希拉穆仁至百灵庙段公路改建工程等4个项目档案专项验收。联合市档案局、市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召开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协调会,明确把档案工作和工作日志纳入应急预案管理。市档案局、市档案馆组成执法检查组对9个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和14个部门单位开展档案执法检查,首次将执法检查延伸到乡镇(街道)及村(社区)。
4. 积极开展档案法治宣传。在“包头档案”公众号开设“旗县区动态”栏目。举办全市供水系统档案法治专题培训班、稀土高新区档案法治专题培训班等,重点宣讲档案法律法规知识。以“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让档案走进网红打卡地石拐区青山村。在全市开展“读档案·学党史·颂党恩”百人读书读档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展播读档视频87个。《勇攀世界数学高峰的人民教师—陆家羲》等2部红色档案专题片被“内蒙古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展播。《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杂志采用信息18篇,其中《中国档案报》第4050期头版头条刊登《草原上的一抹兰台红—内蒙古包头市档案馆在重振包头雄风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5. 着力打造兰台“铁军”。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新业态。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科级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强化年轻业务骨干档案技能培训,形成老中青三代梯次配备。1人被评为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2人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工匠,7人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年档案业务骨干,5人被聘为内蒙古档案人员在职教育兼职教师,1人被聘为市理论政策宣讲团成员,2人被聘为市政协智库成员。推荐1名业务骨干参评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与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实训基地。邀请自治区在我市举办全区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在全市公务员任职培训班中开设档案专题课程,举办全市档案业务骨干培训班等培训20余次,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全市档案系统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三)强力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跟进记录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1. 切实做好档案收集工作。高质量接收原市卫生局等9家单位各门类、各载体档案43174卷(件)入馆。征集《包头市商业网点普查资料汇编》等资料476册。征集整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机集团、北重集团、方毅副总理七到包头照片130张。赴达茂旗采集6位“国家的孩子”及知情人口述历史155分钟,整理口述历史资料2.1万字。拍摄全市重要政务会议和重大活动129次,采集《包头新闻》视频5450分钟。
2. 全力开展档案数据资源建设。制定《包头市档案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投入780万元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攻坚行动,完成675万页扫描工作,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完成全市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两类档案”归集和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市区两级综合档案馆共归集脱贫攻坚档案57801件、12412卷,疫情防控档案74923件(张)。完成黄河专题档案37431页数字化工作。建成红色档案、稀土产业政策、硅产业政策等9个专题档案数据库。
3. 加速数字档案馆建设。启动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按照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制定《包头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赴北京等地考察数字档案馆建设,与上海光典等3家公司对接论证数字档案馆建设。重点培育昆区、北重集团两个数字档案馆,其中昆区档案方志馆已完成局域网建设,数字档案馆初具雏形。
4. 积极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编制并在全市发放《包头市电子档案和档案数字化副本移交接收指导手册》。对市财政局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及创建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支出服务平台”试点进行指导。重点推动市委编办、市巡察办、市政务服务局等具备电子文件归档的单位加快工作进度。
5. 深入实施科技兴档工程。《建国初期包头市工业档案文献的研究与应用》等15个项目获2023年度自治区档案科技项目立项,申报数、立项数均位列全区各盟市之首。推荐《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专题数据库研究》等9个项目为自治区档案科技项目优秀成果,是全区唯一组织开展该工作的盟市。指导完成《双面纸质档案修复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等4个项目,全面推进《区域性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建设》等项目科研工作。
(四)深入推进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档案文化软实力
1. 全力打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包你满意、包你放心查档服务品牌。拓宽查阅利用渠道,接入并推广使用全国、全区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平台,完善全市婚姻档案共享平台,实现婚姻档案互联互通。与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签订跨馆服务利用协议,实现民生档案异地查档。全年接待查阅利用1981人次,接待查档单位220家,提供利用档案资料9345卷(件),高质高效完成全市“破题攻坚·抓实干成”改革任务。制定《包头市各级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工作实施办法》等,完善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机制,创新“人工智能+档案开放”新路径,完成28.4万件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
2. 充分发挥档案资政参考作用。系统梳理馆藏档案,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周恩来总理、张国清副总理来包视察档案资料,为市政协等单位提供照片和相关档案资料。编写档案资政参阅文章《方毅副总理七到包头纪事》,得到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丁绣峰同志批示。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国家的孩子”在包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辅导读本。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与市教育局合作共建包头市思政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基地,被《中国档案报》及其学习强国强国号和多家市级主流媒体报道。
3. 深耕档案编研工作。召开全市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调度会,一体化推进全市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聚焦聚力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北疆文化”包头档案篇章,启动《包头 从这里出发》《包头 从这里崛起》等丛书编纂工作。编纂完成《包头记忆2022》《瞬间与永恒—档案里的包头故事》《包头市黄河专题档案开放目录汇编》《“我们的抗疫故事”档案资料汇编》等编研成果。参与编纂《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档案数据集萃》专题图书。推出档案微视频《奠基之路(1949—1952)》等讲述包头故事。申报档案专题片《齐心协力建包钢》等4个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
(五)扎实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档案安全新格局
1. 强化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市档案馆新馆建设,新馆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地下1层、地上2层建设,积极同步谋划新馆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和展陈设计。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各项制度,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实施“日查日检日报告工作制”,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年集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5次,进行消防应急演练1次,加强外包服务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和实体安全。
2. 提升档案抢救修复能力。与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北京市档案馆)建立沟通联络机制。组织档案工匠、业务骨干参加华北地区档案装裱技术、实物档案仿真复制、录音录像档案保护等培训,组队参加全国档案工匠技能(档案修复)大赛,提高档案保护研究能力和技术水平。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筛查摸底,抢救修复破损档案4300张,有效延长珍贵档案文献寿命。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发挥局馆协同机制,全馆团结奋进、勇毅前行,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新时代新征程档案事业发展仍面临不少短板挑战,档案工作理念、方法、模式创新不足,活化档案利用还不够,档案资政服务仍不够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三、2024年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四个体系”建设,提高档案资政服务能力,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以数字赋能推动档案工作转型提档,为包头早日回到历史最高水平贡献档案力量,确保档案工作始终走在前、做表率。
一是全面加强档案治理体系建设。自觉把档案工作放到全市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谋划,强化重点领域档案服务。优化完善局、馆协同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三合一”制度。高标准完成市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迎检工作。打造兰台“铁军”,开展岗位大练兵,评比“五优”科室,建设一支高素质档案专家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是积极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启动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一期建设工程。建成全市明清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中心。有序推进到期应入馆单位档案接收工作,加大红色档案、珍贵历史档案、民生档案等征集力度,加强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档案归集工作。
三是加快推进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开展馆藏到期应开放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打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包你满意、包你放心查档服务品牌。积极开展档案资政服务,编写系列档案资政参阅文章,编辑出版《包头 从这里出发》《包头 从这里崛起》《民国时期五当召历史档案汇编》等丛书,书写好“北疆文化”档案篇章。开展6·9国际档案日主题宣传活动,推出系列档案宣传微视频,建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是扎实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档案馆新馆建设,提前谋划新馆各项功能布局。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各项制度,确保档案信息和实体安全。及时抢救修复馆藏破损档案资料。建立科技项目规划管理机制,开展《建国初期包头市工业档案文献的研究与应用》等文献研究,以科技赋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