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包头记忆>正文
方毅副总理七到包头纪事
───
2023-12-23 14:46    来源:资源开发科
【字体: 】    打印    

稀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光、电、磁等功能材料不可替代的重要成分,是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国防尖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竞争焦点。世界稀土看中国,中国稀土看包头。中国稀土储量位于世界首位,而我国80%的稀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白云鄂博地区,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矿,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1978年到198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的方毅,次来到包头,为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时代背景

方毅同志是老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我国科技领域的杰出领导人。1978年至1986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这一时期,是新中国结束10年动乱、走向改革开放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新中国科学技术逐步走向复兴的重要时期。10年动乱,新中国科技事业遭到巨大破坏,方毅同志在科技界拨乱反正,开拓创新,恢复科研秩序、凝聚科研队伍、推动科技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三大共生矿的资源综合利用为试点,大力推动以科学技术促进工业的振兴和发展,是方毅同志根据加快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提出的创造性工作思路。这三大共生矿指的是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内蒙包头白云鄂博矿和甘肃金川镍矿。攀枝花铁的储量近百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共生的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58%90%,钛储量居世界前列;白云鄂博矿富含铁、铌、稀土,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金川矿的镍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70%,还有钴、金、银等贵金属。三大矿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稀土、钒、钛、镍等都是国家建设所急需的重要物资。但是,这3个聚宝盆里的宝贝,在很长时间有得到充分利用,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是共生矿。共生矿体在未变成单体金属前,几乎就是一堆废石头。由于分离技术不过关,这3个矿从建设开始就年年亏损,每年国家补贴大量资金,而且环境污染严重。方毅同志亲自抓三大共生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此到包头。

深入调查  听取各方意见

19787月,方毅同志第一次来到包头首先到包钢厂区实地考察他视察了选矿厂、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初轧厂、轨梁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乘专列到白云鄂博矿区,视察了西矿和主矿。接着,视察包钢有色一厂、二厂、三厂、包头东风钢铁厂和包头冶金研究所。每到一处都认真听取汇报,掌握有关包头共生矿综合利用的基本情况。之后,每次来包头,都要到包钢视察,甚至到车间直接和工人、技术人员探讨具体问题。如1981年在包钢耐火厂粘土车间,看了滑动水口,问厂长毛树铭同志:成型用什么设备?毛树铭回答说:用高冲程摩擦压砖机,并说,用滑动水口代替塞头水口,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到选矿稀选车间,听取了厂长朱景山关于高品位稀土精矿生产情况汇报后,问有没有出口?出口多少?在炼钢厂问平炉、转炉炼钢时间、镇静钢比、生产技术和消耗情况。从初轧厂走到轨梁厂视察作业线,在线材厂线材车间,对轧机改进产生了浓厚兴趣,向厂长曾国安提出了许多问题。方毅同志的好学与博闻强记是出了名的,他多次到包钢视察,对包钢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

联合攻关,大力合作,走科技先导型涵式发展之路,是方毅同志抓三大共生矿的主要经验。他次来包头,都是参加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冶金部等部门组织召开的包头矿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作会议。每次会议集中了全国有关稀土研究、生产、利用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的各路精英,就包头资源综合利用的各个方面,交流情况、汇报进展、讨论对策。方毅同志总是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他说,人们常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不同意见一定要说,领导者也一定要听取不同意见,进行多方面的讨论研究,使我们的实施方案,尽可能减少盲目性,多一些科学性,这样能少付学费。与其将来出问题、流血,不如现在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多做调查研究,多出汗。他不仅听大会发言,还要听专题汇报,然后做出决断。他在次会议上的总结发言,都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包头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例如,1978年方毅第一次来包头时,他提出,对白云鄂博矿资源一定要坚持综合利用的方针,具体是:开发西矿,保证包钢钢铁生产的需要;同时,根据国内需要和出口可能,对主、东矿有计划地进行开采,实行以提稀土、铌为主,兼对铁、磷、锰、氟进行综合利用,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包钢的钢铁生产能力,对包钢长期不能解决的矿山资源和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不完全适应的矛盾,找到了解决办法。1981方毅第次来包头时,包头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和科研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钢实现了从亏到盈的飞跃。方毅同志又提出要求,要努力实现第二个飞跃,就是要使利润率达到和超过全国大型钢铁企业的平均水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打一场淮海战役,夺取更大的胜利。1983年,方毅第五次来包头时,他说包头市、包钢的生产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要继续打好淮海战役继续抓好絮凝脱泥选矿的工业要毫不动摇地抓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把包钢建设成一个全面综合利用包头资源、消除污染、产品有特色的钢铁和稀土生产的重要基地。要针对包头资源特点,试制和生产有包钢特色的低合金钢。要抓住重轨和石油钢管这两个带有战略性的重点产品,力争使它们成为可信赖的名牌。要大力降低稀土成本,切实抓好稀土的应用推广,要在提高稀土产品质量和深度加工上下功夫。在稀土的应用上中国人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使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真正变成优势产业。1984方毅第六次来包头时,强调要抓好絮凝脱泥工业试验是从60多个选矿方案中经过一系列专家会议论证大家公认的一个最方案,是多少科学家、专家辛辛苦苦工作劳动的结果,试验成功后,转入工业生产,就能解决包钢的炼铁精料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要看到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到来,我们不能丢掉先进技术,再回到五十年代上去。1986年,方毅第七次来包头时,提出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絮凝选矿工业试验,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还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各项指标必须达到设计要求,不能后退。

保护环境  造福子孙后代

方毅同志在抓包头资源综合利用时,始终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每次会议上都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推动了包头的环境保护工作。1978,他第一次来包头时,在提出的7点要求中,就要求,限期解决包头的环境污染问题1979方毅参加在包头召开的全国稀土会议时又说,包头污染如果不彻底解决,我们睡觉也是不安心的。污染不解决,包头资源综合利用应该说没有彻底解决,把那么宝贵的资源都跑了,浪费掉了,还去贻害子孙后代,怎么能说综合利用搞好了呢?”1981在包钢选矿厂调研,当汇报到关于选矿系列试验的经济账时,方毅同志说,不管是生产还是实验,一定要考虑污染这个大问题。我每次来包头,肚胀、腹泻,总不舒服。我看这与污染有关,不晓得在包头工作的同志感觉如何。我们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千百万人的生命危害账。这个污染问题始终是个心病,一定要解决。”1984年,方毅同志第六次来包头时,环境保护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包钢含氟烟气对环境影响的研究通过了鉴定,为治理包钢含氟烟气提出了科学依据。总下水排放的氟已接近国家标准,酚,氰含量分别比头年同期下降0.73毫克/升和1.45毫克/升。烧结厂积极采取治理措施,使烧结二次筛分间的粉尘浓度由15.4321.7毫克/标准立方米,下降到5豪克/标准立方米左右。

爱护人才  强调队伍建设

方毅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典范,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样说。如果说,方毅同志前3次来包头时,重点是确定包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和具体的科研技术方案,那么后3次的重点,就是检查落实强调人才队伍建设。1981,他提出打好包头资源综合利用的淮海战役时,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提出3点意见:第一,改变党委包办一切的做法,建立行政岗位和技术岗位的责任制,使各级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职有权有责,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第二,逐步改变领导干部结构。大量技术人员经过长期考验,应当吸收其中有领导和管理才能的同志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里来。第三,尊重和爱护科技人员。这是考察一个党组织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尊重他们的科学技术工作,尊重他们的专长,发挥他们的作用

1983年,他在会议总结时特别强调,要十分重视智力开发,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作用。要继续选用好人才,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年富力强、又能开创新局面的同志,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要充分发挥现有各种人才的作用,同时要抓好对他们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现代的新技能。努力创造条件,使包钢成为吸引人才的地方。人才是办好现代化企业的基础。没有一支素质好、有知识、有生产技能的队伍,即使有再好的装备,也办不好企业。希望包钢能把人才的开发和使用当作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抓起来。要认真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应建立起完整的责任制、全员培训制、严格的设备操作使用规程和维护检修制,处处讲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1984方毅第六次来包头时,更是对包钢的领导班子寄予厚望。他说,包钢的新领导班子是个好的领导班子,但忠厚有余,魄力不足。他希望包钢着重抓好3方面的工作:一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勇于打破一切不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老观念、老框框,不要等拿到上面的改革方案才去动手;看准了就要立刻改。二要有勇气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尽快完善以承包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调动职工积极性。三要开发智力重视人才,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他强调,人才是创业的根本,要切实解决知识分子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的困难,除国家拿钱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他们的劳动成果——搞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等取得合理的报酬来改善。这些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还很新鲜的观念,无疑对包钢的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方毅同志每次来包头都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参加会议听汇报或下企业视察,晚上找有关方面的领导或专家开会研究,大家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他说,我们这些人还有几次来包头?很有限了,年龄不饶人,身体不饶人。我们书记处的这些人,很晓得时光的可贵,有限生命的可贵。要把有限的生命献给革命,献给四化,每天早8点以前都已开始工作了,晚上也得11点下班,不少同志工作脱不开,通宵达旦地干,没有星期天,没有假日。老一辈建设四化心急如焚,迫切得很。每次开会,小平同志、陈云同志、先念同志都谈四化建设的紧迫性。他们都想这些问题,我们也在想这些问题。各地方、各单位、各行业都要想这些问题——找出突破口,带动全局,加快速度,把各项工作搞好,慢慢腾腾不行,不抓紧不行

正是这种紧迫感和责任心,使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三大共生矿这个具有突破性的、以科学技术促进工业振兴和发展全局的试点取得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