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头市档案馆名人档案库里,有这样一份档案,满满20盒,各种证书、证件、日记、数学方面的往来书信、数学学报等刊物以及新闻报道剪贴,最多最珍贵的是数学手稿。而这些档案的主人就是中国现代数学家、组合数学专家,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原包头市第九中学物理教师陆家羲。
从1957年开始,他胸怀一颗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赤子之心,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勇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潜心钻研组合数学26年,回答了“柯克曼女生问题”“斯坦纳系列”这个世界组合数学设计中130多年未曾解决的难题,摘取了世界数学皇冠上组合数学的一颗明珠。
1961年,陆家羲从吉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包头工作。1973年3月,他调到包头市第九中学任物理老师。1981年上半年开始,陆家羲陆续给美国的关于组合数学的国际权威杂志《组合论》寄去他的“论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6篇论文后,该杂志称:中国的一名中学教师完全证明了“斯坦纳系列”。1983年3月的《组合论》杂志,连载了陆家羲的“论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的前3篇论文后,受到国际上权威组合数学家的高度赞誉。同年10月30日晚,陆家羲因积久的疲劳和长期潜伏的疾病,突发心脏病,猝然与世长辞,终年48岁。可以说,陆家羲的研究成果是用命拼出来的,长期的辛苦工作已经让他身体不堪重负,超出了极限负荷。
1983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内蒙古日报》等同时刊登了新华社发自呼和浩特的消息:拼搏20年,耗尽毕生心血,中学教师陆家羲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斯坦纳系列”。报道中,首次向世人宣告,一位地处边陲的中学教师潜心钻研组合数学20余年,终于证明了“斯坦纳系列”和“柯克曼系列”问题,完成了两项在组合计算领域内具有国际水平的第一流工作。
1989年3月,妻子张淑琴代表陆家羲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奖大会”,会上陆家羲的“关于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的研究获得了我国自然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翻开陆家羲的日记,可以看到,他每天都要记录当天的主要工作和身边发生的主要事情,日记写得很简短,有时还夹杂着一些英文,有时连着很多天都记着“夜工作”“晚补课”“夜写论文”“夜继续翻译”“夜看文献”“夜自习英语”“夜思考”“夜打印文稿”等等。每逢春节,他总是让妻子带着孩子去岳母家过年,而自己却在大街小巷彻夜的鞭炮声中遨游在数学王国里。陆家羲生前是学校物理教学的骨干,每周的工作量是超负荷的,每周7个教案、14节课,还有3个晚自习,他研究组合数学只有休息日和晚上。正当他的研究事业达到颠峰之际,却猝然早逝。他的执著求索、他的钻研精神、他的研究成果令后人叹为观止和敬佩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