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克薇
话说这就是六十年多前的事情了。
1951年的8月29日,中共包头市委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开了十天,对于新生的红色政权、解放了的包头人民来说,这真是一桩重要事件。
要知道,这是包头工作组刚刚入城一年零八个月,当时的形势非常复杂,郑天翔,包头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长,他对当时的情形做了这样的描述:“(包头)虽然已经不是被敌人分割的战争状态或被敌人压迫的地下状态,但是长时期内,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我们和反革命分子的斗争,一直是十分紧张的,”“包头市党的组织是解放以后新建的组织,原来没有党的基础,现在党的基础很薄弱”,土地改革、民主改革、城市反把(头)反霸、抗美援朝爱国主义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政治学习运动,千头万绪,此次会议决议:“全党团结起来,为团结更广大群众,建设人民的工业化的新包头而进行长久不懈的斗争”。
然而,新包头新城市,各业并举,百废待兴,领导者面临着挑战。市委决定,建学校、建托儿所、建医院,“不建市委用房,建工人文化宫”,古训在耳: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共产党的宗旨则有着更高的境界:为人民服务。后来,安徽阜阳有一个叫颖泉的区县,愣是把办公楼修成了“白宫”,周边的农田、农房、农民……,咋说呢,差距啊!
此时的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已是在我市开展的热烈而普及,成立了包头市抗美援朝分会,各行各业分别订立了爱国公约,包头市工商联在1951年5月9日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到,本市工商界“恐美、亲美意识浓厚”,“怕原子弹、怕第三次世界大战”,“工商业主羡慕美国物质文明”,“经过政治学习,基本上认清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意义”了,于是,包头工商界有了两次比较大的行动:1950年12月28日举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爱国游行,1951年1月举办了救济朝鲜难民、慰劳中朝人民部队的捐献活动,有的行业订立的爱国公约还专门加进了“继续树立与巩固仇美、轻美、卑美思想”的内容,可见工商联组织政治学习、教育活动针对性的确很强。
全市人民爱国情绪高涨,群众参与认购认捐积极性很高,全市各族各界人民掀起的爱国主义增产捐献活动,工厂、企业、行业、文艺界、医务界、教育界、机关团体、各区市民、回民、地方绅士、宗教人士及全市其他各界爱国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了,以提高工作效率与高度的劳动热情,给国家增产出了财富,并把增产所得和个人生活节约的钱拿来进行了缴款竞赛,包头市抗美援朝分会决定把1951年12月15日作为这次增产捐献捐缴活动的截止日,捐款数额达到七十亿零九千八百七十四万零一百六十九元(旧币),超额完成了四架战斗机的捐款,由于当时我市各界妇女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热情捐款、宣传鼓动,表现突出,作为褒奖,市抗美援朝分会特在12月11日做出决定,把捐款超额部分认捐一门大炮并命名为“包头市妇女号大炮”,关于这门大炮的荣誉,我们所能看到的文字记载有:劳动妇女胡春玲每月多纺两斤麻拿来捐献,还宣传动员身边妇女踊跃捐献,二区五闾(当时东河居民旧管片建制)妇女王真霞做针线作为捐献,同时积极动员全闾各院各户的妇女都来参与捐献,回民妇女马淑珍,自己捐献了两千五百万元(旧币),又动员了很多回民都来捐献。
这次包头市捐出的朝鲜战场上最需要的四架战斗机,分别被命名为“包头市职工号”、“包头市工商一号”、“ 包头市工商二号”、“包头市民号”。
在这篇文章就要结尾的时候,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兴趣:还是在这次党代会上,1951年9月1日,这是小组讨论会的第二天,时任包头市工商局局长的薛继畅有个发言,他说:“这次捐献飞机大炮,市委说我勇气不够。我感到勇气是有的,办法少是真的。当时从捐献数字上看包头是比各城市大得多,至现在我也是这样看法,纵然完成了也会很困难。我现在对工商界捐献仍很重视,经常开会、督促、检查……,”合上案卷,我分明感到了它们迸发出的真实的力量,年轻的城市,新生的城市,此刻的你,如呱呱坠地的婴孩一样,可曾知道自己曾经度过了怎样的六十年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