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包头记忆>正文
一代名医白之炯
───
2016-05-10 00:00    来源:
【字体: 】    打印    
半生坎坷,一世医人,白之炯,内蒙西部地区著名的一代中医师,用50年临床经验,解决复杂疑难杂症无数。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白之炯之父、在清太医院任御医的白兰文避难到绥远省固阳县。1913年白之炯出生在固阳县杨八渠村。1917年,固阳闹土匪,白之炯随父母避难到包头,落户于东营盘梁10号。 6岁开始,白之炯广读经史子集中的各种典籍,特别对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学习尤为用心。每日随父实地学医,练习诊脉、运用成方、记问药性、临床实践,多方探索。1934年父亲去世,年仅21岁的白之炯继承父业,开始独立行医,名声在包头渐起。 1945年,伊克昭盟达拉特旗王爷康济敏患上严重的胃溃疡,多方求医不见好转。白之炯用祖传验方为康王治疗后竟很快痊愈。为表示感谢,康王府在1946年9月30日的《包头日报》上刊登了《酬谢大医师》的启事,以“宣扬国医,介绍病夫”。 1948年,白之炯因曾为中共地下党员王雁民治病,并常与一些当时名中医饮酒赋诗谈论时政引起警察当局和特务组织的注意,一度入狱,后获释。 1949年9月,绥远省和平解放。1950年,他参加包头市医务工作者联合会并担任副主任委员,随后被选为市政协委员,包头市卫生局为他颁发了中医合格证。1953年,政府选派白之炯到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习。 过去中医多为个体行医,北京学习归来后,他即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头发起和组织了财神庙街中医联合诊所并担任所长。他说:“我今后开业志愿有二,一曰淬砺其所固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即精研古方以治今病、科学地学习西医。 为了充实诊所,积累资金,他带头不开足薪。1956年,他们响应支援包钢建设的号召,投资16000元在昆区白云路建立中医诊疗分所为包钢建设者服务。 1959年,为加强市第一医院(今一附院)中医科的力量,白之炯任中医科主任,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常对家里人说:“党这样信任我、关怀我,我唯有加倍努力为党工作,为人民效劳。” 当时包头地区伤寒流行,他废寝忘食,不断研讨治疗,治愈率不断提高,使许多伤寒患者早日恢复了健康。 他牢记“非仁爱之士不能为医,非聪明达理之士不能为医,非廉洁淳良之士不能为医”的传统医德,不谋取不义之财,不因贫而厌,因富而谄。不分白天夜晚、上班下班、节日假日,只要有患者求治,就热情接待,为人诊治。有数据显示,仅1960年,他在家利用业余时间就接诊病人662人次,出诊476人次。 十年浩劫,白之炯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关进牛棚,备受摧残,珍藏多年的医学典籍几代心血结晶的秘方验方也被付之一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得到彻底平反,担任包头医学院附属医院负责人兼中医科主任等职。他拖着伤残的身体,忍受着疾病折磨的痛苦,继续为中医后继有人、为医院的建设奔波着。 白之炯行医治病,善用单方、偏方,用药多为患者着想,简便价廉就地取材,许多野花野草树皮树叶、植物食物经常被他采用。 1955年,他代表包头医务界出席“全国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会议”,写出了《痘症指要》,编辑了《家传秘方验方》。1979年,他又写了《兰谷斋医药常识》一、二集,全面论述了他对内外、妇、儿等科疾病的看法,介绍了治疗疑难病症的单方、验方。其中,用大豆皮治小儿脾虚腹痛,用菌陈、白茅根治急性黄疸等颇受同行重视,因此获得了包头市优秀科技论文奖。